首页 > 时政 > 特别策划 正文

一场双向奔赴的情缘

——产业协作中的闽宁故事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21期 作者:本刊记者 张 筱 发布时间: 2024-11-06 | 打印 | 字号:TT

屏幕截图 2024-11-06 170755.png

通过闽宁协作,小蘑菇成为宁夏人民的致富产业。图为固原市隆德县杨家店村食用菌菇驯化种植基地。 韩春波/摄

  一段心手相牵的情谊,谱写出山海交融的篇章,缔结下深厚的情缘。而这段情缘,叫“闽宁”协作。

  28年来,福建和宁夏心手相牵的东西部协作,尤其是全方位的产业协作,共同创造出遍地繁华、硕果盈枝的盛景,绘制出携手并进、共谋发展的锦绣画卷。

  闽宁缘起 山海情浓

  一部《山海情》让宁夏和福建结对帮扶、守望相助的故事传遍全国、走向世界的同时也温暖了观众的心,而这个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1996年。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个载入史册的决策:闽宁两省区结成对口帮扶对子。从此,跨越2000多公里的闽宁协作拉开了序幕。

  1996年11月,闽宁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并决定两年为一届向宁夏派出挂职干部,福建沿海选出8个经济实力强的县市,对口帮扶宁夏8个国家级贫困县。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考察宁夏,为闽宁协作按下“快进键”。

  持续28年的长跑中,闽宁两省区坚定不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健全完善“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奏响了“山”与“海”的交响乐。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亲自命名的“闽宁村”如今已发展成为闽宁镇,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今日的“金沙滩”。闽宁协作创造出来的“闽宁模式”成了东西部协作的典范。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说,“闽宁合作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如今,闽宁协作迈上了新台阶,从单向援助发展到双向互动,从政府主导发展到市场主体发挥作用,从扶贫协作发展到全面合作,一个个转变让闽宁协作拓展出更丰富的可能和更广阔的空间。“福建企业+宁夏资源”“福建总部+宁夏基地”“福建市场+宁夏产品”“宁夏市场+福建产品”“宁夏企业+福建资源”等模式不断涌现,不仅促进了两省区的经济发展,也让闽宁之间的情谊日益深厚。

  千里山海遥相望,闽宁情浓岁月长。2024年10月24日,闽宁协作第二十八次联席会议在宁夏银川召开,擘画出山海携手打造新时代东西部协作新样板的美好蓝图。

  往宁而来 浪潮不歇

  28年来,一批批来自福建的干部、专家、企业家赶赴宁夏,在六盘山麓、贺兰山阙,将山海深情在宁夏各地点燃。

  1996年,在闽宁协作之初,福建将“菌草扶贫”确定为帮助宁夏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先项目之一。曾在福建51个县市的贫困村镇成功进行“菌草扶贫”计划的“菌草之父”林占熺教授,受邀参与该项目。

  1997年4月,林占熺和他的工作团队带着6个装满菌草的箱子,来到了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当他来到彭阳县的一个农户家时,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在一个墙角边,堆放着一小堆马铃薯,这就是一家人几个月的口粮。“到了4月份,就剩那么点马铃薯,可想而知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多么艰辛。当时我下定决心要利用菌草技术,想尽办法帮困难群众脱贫。”林占熺回忆道。

  在林占熺的推动下,经过闽宁两省区多年的不懈努力,一颗颗菌草如星火一般,蔓延到了宁夏各地,在宁夏戈壁荒滩上、高海拔区域蓬勃生长,小蘑菇成为宁夏人民的致富产业。

  从事食用菌研究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教授林戎斌,在宁夏已有17年。多年来,他奔波在田间地头,为村民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组织实施具有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促进了食用菌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如今,林戎斌开始进一步思考如何叠加生态效益,在六盘山下的山林里研究菌菇的驯化繁育,大力发展林下菌菇种植,形成了林下种植生产经营新模式。“山林里的环境与食用菌生长习性极度契合,实施林下种植可以在充分利用林下空间的同时实现农户收入的增加。”林戎斌说。

  从菌草到蘑菇,这个新兴产业通过闽宁协作的平台在宁夏大地稳稳扎根、安家落户,成为宁夏人民的致富产业。

  在盐池县狮城宁好电商网批(西部)运营基地,宁夏和福建的产品通过线上直播,畅销国内50多个城市。这是福建石狮市与宁夏盐池县跨地域建设的一个电商合作示范基地,不仅打通了“宁货出塞、闽货西行”的通道,还推动电子商务产业成为盐池县群众增收致富、就业创业的新路径。3年来,盐池县网络交易额连续同比增长25%以上。

  通过闽宁协作,海里的鱼在深处内陆的宁夏也能实现量产。在宁夏蓝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厂房里一排排养殖池分列两侧,在循环流动的水池里,鱼苗在水中来回游动。这是宁夏蓝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合福建宁德师范学院进行的海鱼陆养试验,由学校安排专业技术工程师驻场指导,并教授当地员工学习养殖技术。“我们通过积极探索海鱼陆养模式,目前已建起5栋现代化养殖温棚,可以年产10余万斤南美白对虾、鲈鱼、黄鳍鲷、斑节虾等水产品。”宁夏蓝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强佐洲说。

  向闽而去 回应铿锵

  历经28年的山海情谊,宁夏已不再是等待援助的“后进生”。如今,宁夏的回应愈发铿锵有力,向沿海前进,向福建进发,将宁夏优势产业带到了八闽大地。

  海风吹拂,波涛拍打着绵延的海岸线,激荡起晶莹的水花。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港东吴港区,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在闽宁协作第18次联席会议项目签约仪式上,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项目成功签约,并被列入国家《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宁夏在福建投资建设的第一个重大能源项目,标志着闽宁协作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

  作为宁夏清洁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哈纳斯集团的清洁能源项目落地福建,可以极大提升福建省及周边地区的天然气储供能力,构建起以宁夏和福建为中心的两大天然气“产供储销”的清洁能源中心,形成“东西互促、海陆联动”全新能源发展格局。“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供应天然气可达140亿立方米,可替代煤炭近1700万吨,减排效果相当于种植了7000多万棵树木,年产值可达200亿元~300亿元。”莆田哈纳斯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殿民介绍。

  2023年,全球首座万吨级铸造3D打印全流程智能工厂在福建省泉州市投产运营,这是宁夏的“高精尖”企业——宁夏共享集团与福建企业共同建设完成的。宁夏共享集团自主研发的铸造3D打印设备连续4年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在泉州建设的该智能工厂实现了铸件生产过程全面数字化,生产效率可以达到同等规模传统铸造的3倍以上。“这个项目落地到福建的起因得追溯到4年前。当时福建政府来宁夏考察交流,发现宁夏共享集团的3D打印技术非常好,便引进了这种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来助力福建铸造产业的创新升级。”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泉州)中心总经理宋亮说,“未来将继续借助闽宁协作平台,以绿色智能铸造为主攻方向,让闽宁两省区的友谊桥梁更加坚固。”

  在走进福建的征途中,宁夏国企也扛起了国企担当。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拓展闽宁协作深度,创新协作方式,在福建成立直属全资一级子企业——福建银翼建设有限公司,积极践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成为宁夏企业走向福建的典范之一。“我们是闽宁协作第二十四次联席会议中签约的项目,现在企业在建项目有22个,今年在福建的总产值有6.6亿元左右,也带动了当地就业。未来,我们将在闽宁协作平台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宁夏交建福建银翼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彦红说。

  青山作证,河海为凭。28年的岁月奔涌,闽宁协作的底色始终不变。随着一批批项目的落地实施,一个个厂区拔节生长,一个个产业扎根开花,闽宁协作的“同心圆”越来越大,共同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好。这场双向奔赴的征程上,精彩正在无限续写……

  责任编辑:李百军


>>><<<
【作者】:本刊记者 张 筱
【来源】:《共产党人》第21期